学生 | 教职工 | 考生与访客 | 校友 |

院长信箱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中文 | EN

太阳成集团tyc33455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学生风采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风采 > 正文

学生风采

触摸材料科技脉动,追寻红色精神之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实践团赴菏泽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作者:王芷诺|发布于:2025年07月19日|点击量:

“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七月的菏泽,骄阳似火。一支由太阳集团tyc33455官网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组成的实践团队踏上菏泽这片土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企业车间,触摸材料科技前沿;探访革命记忆,感悟红色精神传承,在专业认知与革命教育的交融中,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实践课程。

深化专业认知,链接产业前沿

走进菏泽高新区的四家标杆企业,实践团成员们见证了材料科学如何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深刻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在华盛荣园区内,队员们目睹了“材料革命”的真实图景。亲眼目睹了4500吨宽幅挤压机等核心大型装备的威力,认识到高端制造离不开重器支撑。在德通新材料展厅,团队成员们看到了一排排闪着金属光泽的高铁刹车片令人瞩目。当列车以350公里时速制动时,轮毂盘面温度瞬间达700摄氏度以上,而德通的刹车片却能做到不熔化、不变形。实践团成员们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未来发展需要年轻一代的力量,材料学子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凯大新材料的生产车间颠覆了成员们对传统建材的认知。在展示厅内技术员向师生们展示了硅藻土的神奇特性——这种质地轻柔、多孔的材料具有超强吸附性能,可有效去除甲醛,这打破了市场对“传统材料=低附加值”的固有印象。踏入杨湖酒业厂区,醇厚的酒香扑面而来。在技术总监的带领下,队员们发现了酿酒工艺中隐藏的材料科学:550米深层水的水质分子结构分析、陶坛微孔对酒体老熟的影响、金属容器防腐涂层技术...成员们不仅亲身体验了芝麻香型白酒“芳香馥郁、醇厚丰满”的特质,还理解了食品级材料选择对酒品质的决定性影响。

体悟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

在牡丹区的毛泽东像章纪念馆,材料学子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奋发图强的壮丽诗篇。展馆内收藏的120多万枚毛主席像章,每一枚都凝聚着一段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红色记忆。看着这些像章,成员们深刻认识到:“在和平年代过着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不能忘记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而做出的艰苦的努力和卓越的贡献。”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奉献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杨湖酒庄团队成员们不仅参观了生产车间还参观了杨湖故事馆,在杨湖故事馆的玻璃展柜内,斑驳的陶坛上仍可辨"一九四六"的刻痕。泛黄的《冀鲁豫日报》上记载着:"每克一村,酒香与硝烟同漫"。杨湖,不仅是一个地名、一杯酒,更是一场战役的见证者,一种代代传承的光辉精神。

在菏泽这片热土上,专业认知与红色教育交相辉映。材料学子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更在红色历史中汲取了前进的力量。从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到现代企业的匠心坚守,从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到材料科学的创新应用,这场行走的课堂让青春在与历史的对话中获得了成长。当青春遇见历史,当专业融入情怀,这段暑期社会实践之旅,已然在年轻的心中播下了信念的种子——它们将在未来的岁月里,生根发芽,开出新时代材料人的理想之花。



撰稿:王芷诺

审核:马天琛

来源:太阳成集团tyc33455“青春无悔”青年志愿者协会